“十二五”環保承壓誰來充當減排“監管之眼”?
本報記者 趙偉攝
污水處理 臥螺離心機
12月20日,中國政府網發布《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“十二五”規劃的通知》。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,《規劃》提出切實解決的突出環境問題包括:改善水環境質量、實施多種大氣污染物綜合控制、加強土壤環境保護、強化生態保護和監管等。
《規劃》明確了“十二五”環境保護主要指標,即2015年比2010年的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8%,氨氮排放總量下降10%,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8%,氮氧化物排放總量降低10%,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以上的比例增加8%等。
雖然十二五的減排目標比十一五有所降低,但十二五減排工作并不輕松,壓力甚至更大。因為,隨著減排基數的降低,其邊際效應會逐漸減弱,要啃的骨頭會越來越硬。
減排壓力陡增
雖然目標有所降低,但與“十一五”相比,“十二五”減排的壓力更大。
今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,但氮氧化物的排放不減反增。據環保部部長周生賢透露,今年前三季度,化學需氧量、二氧化硫排放量繼續下降,預計全年下降比例為2%左右,超過減排1.5%的既定目標。但是氨氮排放量僅下降0.9%,氮氧化物排放量反而上升7.2%,預計今年上述兩項污染物將無法完成分別減少1.5%的目標。
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,十二五規劃把氮氧化物列入了治理范圍,電力企業脫硝是治理重點,但由于脫硝的補貼還沒有到位,導致現在所有的企業都還未開始實施治理。
二氧化硫的減排也并不盡如人意?!半m然脫硫補貼給了,設施也上了,但是有的企業壓根就不開設施,很多脫硫設施都沒有有效運轉,最后導致脫硫結果大打折扣?!瘪R軍表示。
北京國能中電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白云峰在《藍天路線圖-工業污染源定位》報告發布會上也向《中國產經新聞》記者指出,“十一五”期間,國能建設脫硫裝置都是通過招標?!坝捎趪覜]有對設計、施工各方面的管理制定一個詳細的標準,沒有強制性約束又遭遇了激烈的市場競爭,脫硫結果自然不好?!?
而對于傳統老客戶,減排的困難在于減排方式的轉變。即單純靠上設備的工程減排已經走到了盡頭,今后必須轉換到以結構減排為主。這種新的減排方式也預示著地方經濟真的要傷筋動骨了。而在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的觀念依然普遍存在的情況下,十二五節能減排的壓力可想而知。
監管機制不可或缺
為了完成“十二五”節能減排目標,《規劃》提出了多項措施。例如,明確地方人民政府是規劃實施的責任主體,盡快抓緊修改完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,積極實施各項環境保護工程等。
但這些工作的落實都不能缺少監管,尤其是社會各界的監管。但目前,我國在環境信息公開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。例如,信息公開存在隨意性,一些地方環境信息“想公開就公開,不想公開就不公開”。再如,敏感信息公開有難度。企業一旦發生環境違規超標排放等問題,受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,一些企業的違規信息難以公開。
馬軍在《藍天路線圖-工業污染源定位》報告發布會上向《中國產經新聞》記者表示,我國環境質量監測和信息發布體系要盡快加以完善,以便推進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的進程。一方面,我國要盡快完善我國的監測體系。不監測根本就不知道有哪些污染物質,達到什么樣的危害程度。公眾不能了解這些情況的時候,也就無法采取有效措施來避免更大損害。另一方面,監測后的數據不是留在科研所,而是必須要向全世界發布。不僅要發布市區的數據,還應該將每一個監測點的數據都公布,并且監測點的數量也要適當增加。
“但監測和發布只是第一步,更為重要的是如何治理?!敝型额檰柇h保行業研究員盤雨宏在接受《中國產經新聞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目前來說,提高大氣質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:一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,遏制高耗能產業的發展;二是調整能源消費結構,提高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;三是改進能源使用方式,提高能源使用效率。